必發7790全部平臺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一、學科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學校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廣東省省屬高校中唯一的一個攀峰重點建設學科, 2013年設“能源材料及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2007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7月材料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學科擁有廣東省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發改委儲能材料與器件工程實驗室、廣東省面向大灣區微控技術及應用國際合作基地、廣州市低維材料與儲能器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先進金屬材料及成形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高分子綠色制造與功能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電池和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在微納結構功能材料物理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應用、先進材料加工技術、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等方向具有特色與優勢。
二、培養目標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以及相應的技能和方法,全面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動向;能圍繞有關研究課題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創造性的科研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微納結構功能材料物理化學
研究納米結構碳材料、非晶/納米晶合金材料、納米金屬及氧化物陶瓷粉體、二維材料、鐵電壓電材料、半導體光電材料等的制備方法、結構與光、電、磁、熱等物理性能之間的關系,并開展在導電、導熱、太陽能光伏、平板顯示、電磁波吸收、智能驅動、能量轉換、高功率激光器及新型半導體器件等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2、儲能材料與器件
研究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鈉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及光伏電池等化學電源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的制備方法、表征及電化學特性;并開展在電動汽車及儲能系統安全、鋰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器等儲能器件的設計及裝配以及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3、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應用
研究高分子光化學、光聚合動力學、光活性聚合等深層次理論;研究加工流動場中高分子材料的結晶行為;探討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或化學改性方法;制備有機光電功能材料、聚合物功能膜、高性能聚合物復合材料、光響應先進材料和紫外光固化涂料、油墨、粘合劑等。
4、先進材料加工技術
研究金剛石、類金剛石薄膜以及其它硬質涂層的設計、制備與工程應用技術;研究液相脈沖放電沉積超細結構陶瓷涂層新技術;研究納米碳材料改性復合涂層制備及摩擦學特性;研究金屬材料表面微納結構制備與應用技術;研究工模具表面改性與強化、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凈形和近凈成形加工新技術;研究成形加工模具尤其是大型精密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以及快速原型、快速制模與逆向工程等。
5、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
研究太陽能轉化與儲存材料、相變儲能材料、納米功能流體等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備,探討相變儲能技術、微流體及節能技術、機電能量轉化、儲存與收集等技術,并開展在制冷新技術、太陽能熱利用及轉換等領域應用研究。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學術型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碩博連讀“2+3”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5年(碩士階段2年,博士階段3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8年。
2、培養方式
博士研究生實行導師制培養方式,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負責課程選擇、論文選題、科學研究、學術活動、論文撰寫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一、學科簡介
廣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是學校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是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后流動站,2017年7月材料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擁有廣東省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發改委儲能材料與器件工程實驗室、廣東省面向大灣區微控技術及應用國際合作基地、廣州市低維材料與儲能器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先進金屬材料及成形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高分子綠色制造與功能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電池和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它依托金屬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涵蓋了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及和能源材料與工程五個二級學科,其中,“材料學”是廣東省重點學科、“材料加工”是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
二、培養目標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向,具有獨立開展新型材料的制備、材料結構性能研究、測試分析技術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發能力,能從事新材料研究開發的高素質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
2、新能源材料、器件與系統;
3、先進高分子功能材料;
4、金屬材料及表面新技術;
5、先進材料加工技術及裝備;
6、醫用新材料及技術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
2、培養方式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實行導師制培養方式,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負責課程選擇、論文選題、科學研究、學術活動、論文撰寫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于2006年1月獲得“熱能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3月獲得“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2012年“熱能工程”二級學科獲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該學科也是廣東省緊缺學科。學科擁有“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面向大灣區微控技術及應用國際合作基地”、“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電池和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工業大學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在強化傳熱傳質方法及技術、儲能材料及儲能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熱力系統集成設計與優化以及多相流動及控制技術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
二、培養目標
具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領域寬廣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備獨立從事相關科學研究以及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強化傳熱、儲能技術、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多相流動及控制、熱力系統集成設計與優化等技術領域能勝任理論分析、工程設計、試驗研究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崗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強化傳熱傳質方法及技術;
2、儲能材料及儲能技術;
3、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
4、熱力系統集成設計與優化;
5、多相流動及控制技術;
6、醫用微流控檢測技術。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
2、培養方式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實行導師制培養方式,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負責課程選擇、論文選題、科學研究、學術活動、論文撰寫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一、學科簡介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科于2003年開始設立,有著15年的學科建設歷史,所屬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于2012年被評為優勢重點學科,成為廣東省第九批重點學科之一。本學科屬于電子信息領域的支撐學科,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在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磁性材料與器件、電子信息陶瓷等方面研究獨具特色,與國內外相關學校、研究所和企業有著廣泛聯系。
二、培養目標
具備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與本學科相關的實驗技能,同時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某一研究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能勝任本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管理等相關工作,尤其是能服務于廣東省及東南沿海地區的電子產品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先進電子制造、平板顯示等優勢產業。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半導體材料及器件;
2、先進磁電材料及器件;
3、電子信息陶瓷及器件;
4、光學醫用診療材料與技術。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
2、培養方式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實行導師制培養方式,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負責課程選擇、論文選題、科學研究、學術活動、論文撰寫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材料與化工(材料工程方向)【工程碩士領域】
一、學科簡介
廣東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專業”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廣東省攀峰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并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教授等校外研究院所、企業高級專家與技術人員作為專業學位碩士合作培養導師。培養具備包括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電子材料、能源材料、材料加工、表面工程等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種材料的制備、成型加工、材料結構與性能、表面處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裝備設計、工程應用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掌握本領域內相應的材料設計和制備工藝、材料成型工藝與裝備、材料表面處理方法等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相應的材料性能、產品質量、開發分析、檢測等專業知識和方法,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以及應用的能力,適應現代企業要求的綜合素質。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先進功能材料及應用;
2、新能源材料及應用;
3、高分子材料及應用;
4、材料表面工程新技術及應用;
5、材料成型工藝與裝備技術;
6、醫用材料工藝、裝備及應用。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
2、培養方式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貫穿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整個培養過程。雙導師制是指1個校內導師,1個校外導師。校內導師應由承擔企事業單位應用型科研項目、擁有豐富應用型科研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導師應從行(企)業中聘請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行業發展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級專家擔任,校外導師主要參與和負責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能源動力(動力工程方向)【工程碩士領域】
一、學科簡介
本專業學位點于2010年4月獲得授權招生。學科擁有“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面向大灣區微控技術及應用國際合作基地”、“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電池和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工業大學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在強化傳熱傳質方法及技術、儲能材料及儲能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熱力系統集成設計與優化以及多相流動及控制技術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在重大重點項目、高水平論文以及成果轉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并獲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二、培養目標
從事動力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緊密聯系能源轉換、傳輸與利用、工藝工程節能技術的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一定創新能力,面向企業服務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強化傳熱傳質及換熱器優化新技術;
2、儲能材料及儲能應用技術;
3、制冷空調及室內空氣品質控制技術;
4、新能源及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新技術;
5、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技術;
6、醫用電源及微動力系統。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
2、培養方式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貫穿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整個培養過程。雙導師制是指1個校內導師,1個校外導師。校內導師應由承擔企事業單位應用型科研項目、擁有豐富應用型科研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導師應從行(企)業中聘請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行業發展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級專家擔任,校外導師主要參與和負責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必發7790全部平臺碩、博士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學位點管理單位 |
博士學位授權(獲得授權年月) |
碩士學位授權(獲得授權年月) |
||
一級學科點 |
二級學科點 |
一級學科點 |
二級學科點 |
|
必發7790全部平臺
一級學科博士點 1個; 二級學科博士點 4個; 一級學科碩士點 2個; 二級學科碩士點 1個; 專業學位碩士點 2個。 |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1.03) |
080502 材料學 (2000.12) |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6.01) |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2006.01) |
|
|||
0805Z1 能源材料與工程 (2013.12自設) |
|
|||
0805Z3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2014.12自設) |
|
|||
|
|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011.03) |
|
|
|
|
|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2003.09) |
|
|
|
專業學位碩士點: 0856材料與化工(材料工程方向) (2002.05) 0858 能源動力(動力工程方向) (2010.04) |
院辦電話/傳真:020-39322570 郵箱:cnxy@gdut.edu.cn 粵ICP備05008833號
通訊地址:廣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工學三號館 郵政編碼:510006
版權所有:必發7790全部平臺 - bifa必發唯一官網主頁 技術支持:西安博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建議在IE8以上瀏覽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下瀏覽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