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風能發電 新能源汽車
本專業立足廣東省經濟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培養原則,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為基礎,結合動力電池、電子和控制技術發展專業教學,建立科學合理的交叉學科結構,注重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滿足廣東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系統掌握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和新能源相關的專業知識,具備解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和制備、組裝和應用中各種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相關行業從事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德才兼備的創新性復合型人才。


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新能源企業考察調研
本專業學制四年,準予畢業的總學分不超過160,畢業后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1.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2.系統掌握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相關的物理、化學、數理和其他相關自然科學知識,具備解決新能源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的表征和分析、新能源器件的設計和組裝及其實際應用中各種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具備從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改造、工藝設計、測試技術與質量評價、應用系統集成、生產組織與經營管理的能力;
4.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不斷學習新知識,適應職業發展,在生產過程中利用新知識和新技術開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5.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以及交流溝通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涉及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交叉學科,其中,物理和化學是基礎,材料是主體,器件是材料的性能體現。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驗實習實訓、設計或論文等五個課程模塊,核心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電化學基礎、半導體物理學、結構化學、材料化學、化學電源、材料制備基礎與技術、儲能用碳基材料、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電化學研究方法、計算材料科學、工程材料及熱處理、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材料與環境等。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實驗、電化學實驗、鋰離子電池實驗、太陽能電池實驗和燃料電池實驗等。



鋰離子電池 太陽能電池 氫燃料電池

國家杰青黃少銘教授給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學生授課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孫志鵬教授指導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
本專業擁有310 m2的本科教學實驗室,已配備齊全的教學實驗設備,包括扣式電池/電容器生產設備和軟包鋰離子電池中試生產線。主要的生產線設備有:涂布機、切片機、超聲焊接機、滾輪式雙折邊機、半自動疊片機,半自動轉盤式注液機,鋁塑膜成型機、真空二封機等。本生產線可以實現從混漿→涂布→干燥→輥壓→分條→疊片→注液→封裝的全套軟包鋰離子電池生產流程。同時,實驗室還擁有多套電化學工作站和電池測試系統,可完全滿足本專業實驗課程的需求。本專業建設了各類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個,能夠滿足本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電化學實驗課程教學

廣東工業大學與清遠市人才驛站共建校外實習基地揭牌儀式

必發7790全部平臺與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實習基地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學生在華南863科技創新園(清遠)實習活動合影
1.姚偉聰同學團隊: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2.黃怡嫻同學團隊:獲廣東第十屆大學生材料創新大賽二等獎。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畢業生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2020年,廣東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提出重點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即“雙十產業集群”),而新能源產業集群就是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廣東要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差異化布局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和“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新能源產業迎來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因此對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人才的需求巨大。
本專業畢業生可就業的企業示例:
鋰離子電池產業(廣東省占全國近一半):主要有寧德時代深圳比亞迪、廣州天賜、廣州鵬輝、深圳比克、深圳沃特馬、深圳華粵寶、深圳貝特瑞、珠海光宇、東莞杉杉、東莞邁科、肇慶理士等電池企業。
太陽能電池行業:廣東五星太陽能、廣東漢能、廣東紅日等。
新能源汽車行業:廣汽集團、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和比亞迪等。
氫能行業:鴻基創能科技,深圳國氫新能源科技,潮州三環等。


新能源企業涉及領域比例 全國各省新能源企業收入占比






